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酵母硒和苜草素联用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和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酵母硒和苜草素联用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756只69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7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0.6、1.0 mg/kg酵母硒与500、1 000 mg/kg苜草素。试验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酵母硒和苜草素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有提高鸡蛋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的趋势。2)饲粮添加酵母硒和苜草素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肝脏GSH-Px活性以及肝脏GSH-Px1、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 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降低蛋鸡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提高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提高蛋黄硒含量(P<0.01)。3)添加0.6 mg/kg酵母硒和1 000 mg/kg苜草素可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P<0.01),极显著降低蛋鸡血浆MDA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肝脏胆固醇含量(P<0.01)。综上,饲粮中添加酵母硒和苜草素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及脂代谢功能,以0.6 mg/kg酵母硒和1 000 mg/kg苜草素组合效果最佳。

  • 控制摄食对小鼠肝脏及肾上腺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控制摄食对小鼠肝脏及肾上腺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采用雄性ICR小鼠为试验对象,先适应性饲养3 d,在体重达24~25 g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自由摄食)、摄食4.0 g组[摄食量:4.0 g/(只·d);控食比例:正常摄食量的88%]、摄食3.0 g组[摄食量:3.0 g(只·d);控食比例:正常摄食量的66%]、摄食2.0 g组[摄食量:2.0 g(只·d);控食比例:正常摄食量的44%]和摄食1.5 g组[摄食量:1.5 g(只·d);控食比例:正常摄食量的22%]。各组自由饮水,控食14 d后处死小鼠,取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胸腺及睾丸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取肝脏和肾上腺组织分别抽提总RNA和总蛋白,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并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皮质酮含量。结果表明: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控食组小鼠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胸腺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摄食3.0 g组、摄食2.0 g组和摄食1.5 g组小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B类清道夫受体1(Scarb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激素敏感脂酶(Lipe)、载脂蛋白E(Apoe)、ATP结合盒转运体G5(Abcg5)、ATP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7A1(Cyp7a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肝脏X受体β(Nr1h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g)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P<0.01),而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ig2)基因的表达则显著下调(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摄食2.0 g组和摄食1.5 g组小鼠肾上腺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A1(Cyp11a1)、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1A1(Cyp21a1)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摄食1.5 g组小鼠肾上腺StAR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B1(Cyp11b1)基因的表达也显著上调(P<0.05),而摄食3.0 g组、摄食2.0 g组和摄食1.5 g组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B2(Cyp11b2)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此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控食组小鼠肾上腺StAR蛋白表达均增强且随着摄食量的降低而增强。由此可见,严格控制摄食会影响小鼠免疫器官脾脏与胸腺,同时代谢器官肝脏也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胆固醇在肝脏与肾上腺的代谢与转化。

  • 氧化酶PsCO4异源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胆固醇氧化酶专一性地催化胆固醇为胆甾-4-烯-3-酮,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及食品加工行业。本论文将来源于Pimelobacter simplex的胆固醇氧化酶PsCO4,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宿主BL21(DE3)、Rosetta(DE3)和C41(DE3)中,在不同温度(15 ℃、25 ℃、37 ℃)及IPTG诱导浓度(0.01 mM、 0.1 mM、0.5 mM)下异源表达PsCO4。结果表明,转入Rosetta(DE3)菌株的PsCO4蛋白,在IPTG浓度为0.1 mM、15 ℃下经18 h诱导表达,PsCO4可溶性表达量最高(0.63 mg/ml)。异源表达的胆固醇氧化酶PsCO4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为7.5。通过TLC, GC-MS检测出PsCO4催化胆固醇生成胆甾-4-烯-3-酮。以胆固醇和β-谷甾醇、豆甾醇和孕烯醇酮为底物,测定PsCO4对四种底物的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胆固醇kcat /Km 为0.08 s-1·M-1分别高于β-谷甾醇(0.04 s-1·M-1)、豆甾醇(0.005s-1·M-1)和孕烯醇酮(0.02 s-1·M-1)。

  • 金银花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质代谢及蛋黄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金银花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质代谢及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4周龄体况健康、产蛋率接近的京粉2号蛋鸡6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金银花提取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300 mg/kg组平均蛋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哈氏单位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00和300 mg/kg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200和300 mg/kg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提高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鸡蛋哈氏单位,改善蛋鸡脂质代谢,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其中以300 mg/kg组效果最为明显。

  • 酿酒酵母对湘中黑牛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酿酒酵母对湘中黑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头湘中黑牛[平均体重(330±30) kg],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0(组Ⅰ)、240 g/kg酿酒酵母(组Ⅱ)。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对湘中黑牛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质粪排放量(P0.05)。3)各组瘤胃液中氨态氮(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240 g/kg酿酒酵母显著降低了湘中黑牛血浆中总胆固醇浓度(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240 g/kg酿酒酵母能够降低湘中黑牛粗蛋白质粪排放量以及血浆中总胆固醇浓度,对减少肉牛养殖过程中氮排放,改善养殖环境以及促进肉牛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 饲料中和卵磷脂水平及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通过2组试验分别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蜕壳间期及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一:将100尾均重为(0.61±0.02) 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即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以及饲喂分别添加0.2%、0.4%和0.6%胆固醇与1.0%、2.0%和3.0%卵磷脂的试验饲料的9个试验组,试验期为35 d,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的影响。试验二:将90尾均重为(0.48±0.03) 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对照组饲喂试验一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试验饲料,5个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添加10、20、40、80和160 mg/kg表面活性素的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饲料中胆固醇水平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P0.05);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1.0%组、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以及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6%和2.0%组的蜕壳间期显著短于其他组(P<0.05),其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蜕壳间期最短。与对照组相比,仅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显著缩短(P<0.05),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P<0.05),其他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则显著降低(P<0.05);除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外,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仅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及其与卵磷脂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时蜕壳间期最短;在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饲料中添加10 mg/kg表面活性素可缩短凡纳滨对虾的蜕壳间期,提高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 苜蓿皂苷对逆向转运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清道夫受体BⅠ mRNA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大鼠肝脏和肝脏细胞(BRL细胞)及小鼠巨噬细胞(ANA-1细胞)为研究对象,从动物和细胞水平上研究苜蓿皂苷对胆固醇逆向转运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清道夫受体BⅠ(SR-BⅠ)mRNA表达的影响。取雄性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苜蓿皂苷组、高脂模型组和高脂苜蓿皂苷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苜蓿皂苷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2组均饲喂高脂饲粮,饲喂4周后,苜蓿皂苷组和高脂皂苷组从第5周开始每天灌胃240 mg/kg苜蓿皂苷,灌胃4周。采用胎牛血清作用于BRL细胞48 h,构建脂变模型,将BRL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细胞)、苜蓿皂苷组(正常细胞)、脂变模型组(脂变细胞)和脂变皂苷组(脂变细胞),苜蓿皂苷组、脂变皂苷组培养液中添加苜蓿皂苷(终浓度300 μg/mL),培养24 h。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用于ANA-1细胞48 h,构建荷脂模型,将ANA-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细胞)、苜蓿皂苷组(正常细胞)、荷脂模型组(荷脂细胞)和荷脂皂苷组(荷脂细胞),苜蓿皂苷组、荷脂皂苷组培养液中添加苜蓿皂苷(终浓度300 μg/mL),培养24 h。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大鼠肝脏、BRL细胞和ANA-1细胞中ABCA1、SR-BⅠ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苜蓿皂苷显著提高了正常大鼠肝脏ABCA1和SR-BⅠ mRNA表达量(P0.05);2)苜蓿皂苷显著提高了正常BRL细胞ABCA1和SR-BⅠ mRNA的表达量(P0.05);3)苜蓿皂苷显著降低正常ANA-1细胞ABCA1 mRNA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苜蓿皂苷可通过上调大鼠肝脏和正常肝脏细胞ABCA1和SR-BⅠ mRNA的表达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增强肝脏胆固醇排泄,从而发挥其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姜黄渣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姜黄渣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中脂肪、胆固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6周龄健康产蛋期罗曼褐蛋鸡384羽,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姜黄渣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姜黄渣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和死淘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1.5%的姜黄渣能够显著提高蛋鸡的合格蛋率(P<0.05),显著降低软破蛋率和次品蛋率(P<0.05),饲粮中添加姜黄渣对蛋鸡的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0.5%、1.0%和1.5%的姜黄渣能够显著降低蛋鸡蛋黄中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姜黄渣能够提高蛋鸡的合格蛋率,降低次品蛋率和软破蛋率,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

  • 酿酒酵母对湘中黑牛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酿酒酵母对湘中黑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头湘中黑牛[平均体重(330±30) kg],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0(组Ⅰ)、240 g/kg酿酒酵母(组Ⅱ)。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对湘中黑牛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质粪排放量(P0.05)。3)各组瘤胃液中氨态氮(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240 g/kg酿酒酵母显著降低了湘中黑牛血浆中总胆固醇浓度(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240 g/kg酿酒酵母能够降低湘中黑牛粗蛋白质粪排放量以及血浆中总胆固醇浓度,对减少肉牛养殖过程中氮排放,改善养殖环境以及促进肉牛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 苜草素对蛋鸡代谢的影响及其基因调控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草素对蛋鸡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选取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26周龄尼克蛋鸡5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600、900、1 200 mg/kg的苜草素。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试验第35天和第70天,900 mg/kg苜草素组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9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升高了蛋鸡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HDL/LDL)(P<0.05),各组蛋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600、900、1 2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降低了蛋鸡肝脏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mRNA表达量(P<0.05),900和1 2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升高了蛋鸡肝脏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表达量(P<0.05)。各组蛋鸡肝脏中固醇结合蛋白元件-2(SERBP-2)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原受体(OVR)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苜草素降低了蛋黄胆固醇和全蛋胆固醇含量,其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蛋鸡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和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的转化排泄2种途径来实现。本试验推荐26~35周龄蛋鸡苜草素添加水平为900 mg/kg。

  • 豆粕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和牛磺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肝胰腺和血清含量及体成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豆粕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胆固醇和牛磺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肝胰腺和血清胆固醇含量及体成分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1种为含30%鱼粉的高鱼粉饲料(FM组),另外5种为含12%鱼粉的低鱼粉高豆粕饲料(SBM1~5组),其中SBM1组不添加胆固醇和牛磺酸,SBM2和SBM3组分别添加0.3%和0.6%的胆固醇,SBM4组添加0.3%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SBM5组添加0.6%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将初始体重为(0.35±0.01)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FM、SBM3、SBM4和SBM5组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显著高于SBM1组(P0.05)。SBM3、SBM4和SBM5组对虾的血清和肝胰腺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SBM1组(P0.05)。此外,SBM1组对虾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FM、SBM2、SBM3、SBM4和SBM5组(P0.05)。SBM1组对虾全虾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FM组、SBM3和SBM5组(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得出,低鱼粉高豆粕饲料中添加0.6%胆固醇或同时添加0.3%胆固醇和0.2%牛磺酸能够有效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

  • 饲料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固醇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20和25 g/kg的胆固醇,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0、C0.5、C1、C1.5、C2和C2.5,饲料中胆固醇实测含量分别为2.6、7.5、12.7、17.2、22.2和27.2 g/kg,投喂360尾平均初重为(84.30±0.25) g的斜带石斑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2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0.5组WGR、PER和FE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上升,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血清HDL-C/LDL-C呈下降趋势。C2.0组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5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0.5、C1.5组(P<0.05),C2.5组血清LD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血清HDL-C/LDL-C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斜带石斑鱼肝脏ME活性呈升高趋势,C1.5、C2.0和C2.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CYP7A1活性则先上升后趋于平稳,以C2.5组活性最高,较对照组升幅达35.48%(P<0.05)。本试验中,以WGR和肝脏CYP7A1活性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固醇的需要量分别为7.43和8.70 g/kg。

  • 饲料中含量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10%鱼粉的基础上设计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0(C0组)、1(C1组)、2(C2组)、3(C3组)和4 g/kg(C4组)的等氮等能饲料(实测饲料中胆固醇含量依次为0.78、1.57、2.45、3.43和4.18 g/kg),分别投喂初始体重为(0.160±0.002) g的凡纳滨对虾50 d。每种试验饲喂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养殖凡纳滨对虾50尾。养殖试验结束后检测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常规组成以及急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及亚硝酸氮胁迫下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但C0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C2、C3和C4组(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C3、C4组显著高于C0组(P<0.05);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胰腺和肌肉中胆固醇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C2组显著高于C0组(P<0.05)。急性感染哈维氏弧菌后,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各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C2组在感染24、36、48、72和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均最低。在8.5~9.0 mg/L亚硝态氮急性胁迫下,96 h后对虾累积死亡率与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且C0和C1组显著高于C2、C3和C4组(P<0.05)。综上所述,淡水养殖条件下,1.57 g/kg的饲料胆固醇含量即可满足对虾生长的需求,但2.45 g/kg的饲料胆固醇含量可使对虾获得最佳的抗弧菌能力和理想的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

  • 高脂饲粮和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以相同代谢能水平为基础,研究高脂饲粮和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3个组分别饲喂高脂饲粮(HF组)、高碳水化合物饲粮(HC组)和对照饲粮(CON组),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HF组、HC组大鼠的初重、末重、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和HF组相比,HC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HC组和CON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CON组相比,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HF组大鼠肝脏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4)与CON组相比,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 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CON组和HC组相比,HF组大鼠肝脏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所述,相同代谢能水平下,HF组和HC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增加。HC组大鼠血脂升高;HF组大鼠血清葡萄糖、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清尿素氮含量下降。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升高,且通过肝脏PEPCK和SREBP1基因表达调控途径影响脂肪代谢。

  • 来源于红球菌氧化酶ChOG的异源表达、纯化及催化反应结构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6-0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胆固醇氧化酶是胆固醇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临床上用胆固醇氧化酶作为检测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应用潜力巨大。将来源于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的胆固醇氧化酶ChOG,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宿主BL21(DE3)和Rosetta(DE3)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BL21(DE3)菌株在诱导温度为16 ℃、IPTG浓度为0.1 mmol/L时,ChOG可溶性表达量最高 (0.49 mg/mL)。ChOG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反应pH为7.5。最适反应条件下,酶活性达到8.033 U/mg。利用TLC、HPLC对ChOG催化产物胆甾-4-烯-3-酮进行了鉴定分析。三维结构及定点突变分析表明Glu406及Arg408、Glu261在进行胆固醇C3羟基的脱氢、质子传递,以及底物异构化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