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洲大蠊内生菌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摘要【目的】对美洲大蠊内生粘质沙雷氏菌几丁质酶ChiA基因进行克隆、可溶性表达及功能验证。【方法】PCR扩增ChiA基因,TA亚克隆,构建重组表达载体ChiA/pET21b,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低温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Blot鉴定,打孔法对几丁质酶活性检测。【结果】PCR成功扩增了ChiA基因序列,该序列与Gen Bank上的S.marcescens Chi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该序列编码571个氨基酸,并能够在原核系统中稳定表达。可溶性表达分析显示:通过低温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的目的蛋白;活性试验发现:含目的蛋白的表达产物可分解几丁质,且活性强于美洲大蠊内生粘质沙雷氏菌。【结论】从美洲大蠊内生粘质沙雷氏菌基因组中成功克隆了几丁质酶ChiA基因,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具有较强活性的可溶性几丁质酶ChiA,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 里氏木霉表达及其水解产物组成与结构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8-13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优化并全合成里氏木霉几丁质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实现分泌表达。产物几丁质酶的蛋白浓度达0.17 mg/mL,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65 ℃,酶活为0.52 U/mL。该酶在50 ℃及以下较稳定。利用该酶水解低脱乙酰度壳聚糖并对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 MS)检测及分析结果显示,酶解产物中包含至少41种聚合度2-18,不同脱乙酰度的壳寡糖组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检测及分析结果显示,产物壳寡糖的还原端主要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非还原端则同时含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及氨基葡萄糖。相关结果可为壳寡糖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 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玉米秸秆中优势霉菌的抑制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利用产几丁质酶菌株抑制玉米秸秆中优势霉菌的生长,为提高秸秆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胶体几丁质培养基从玉米秸秆样品中筛选出一株产几丁质酶菌株BS-1,同时将优势霉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对BS-1菌株和优势霉菌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DNA或18S rDNA序列测定进行菌种鉴定。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BS-1菌株发酵24、48、72、96、120、144、168 h的几丁质酶活性,以及牛津杯法检测BS-1菌株发酵液对玉米秸秆中优势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玉米秸秆样品中分离出的BS-1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4株优势霉菌分别为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BS-1菌株在37 ℃下培养120 h产几丁质酶活性达到最高值3.23 U/mL。BS-1菌株发酵液对玉米秸秆中4株优势霉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13、18.48、17.55、15.68 mm。由此可见,筛选到的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BS-1能够有效抑制玉米秸秆中的卷枝毛霉、尖孢镰刀菌、米曲霉、黑曲霉4株优势霉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