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9-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17 个广西新记录物种——柔毛阴山荠[Yinshania henryi (Oliv.) Y. H. Zhang]、臭荠(Lepidium didymum L.)、小酸模(Rumexa cetosella L.)、浙江凤仙花(Impatiens chekiangensis Y. L. Chen)、贵州海 桐(Pittosporum kweichowense Gowda)、越南圆叶梭罗树(Reevesia orbicularis Tardieu)、冬青叶鼠刺(Itea ilicifolia Oliv.)、窄叶枇杷(Eriobotrya henryi Nakai)、瘤枝密花树[Myrsine verruculosa (C. Chen) Pipoly & C. Chen]、毛腺萼木(Mycetia hirta Hutch.)、二萼丰花草[Spermacoce exilis (L. O. Williams) C. D. Adams]、滇 苦菜(Picris divaricata Vaniot)、纤细通泉草(Mazus gracilis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皱叶荚蒾(Viburnum rhytidophyllum Hemsl.)、单花莸[Schnabelia nepetifolia (Benth.) P. D. Cantino]、蕨叶南川鼠尾草(Salvia nanchuanensis var. pteridifolia Sun)、四棱菝葜(Smilax elegantissima Gagnep.)。这些新记录种对广西植物 区系地理学研究、植物资源利用以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臭荠、二萼丰花草为外来物种, 文中对其入侵性进行了评估;柔毛阴山荠、臭荠、小酸模、滇苦菜、纤细通泉草、单花莸、蕨叶南川鼠尾 草、皱叶荚蒾、冬青叶鼠刺等是广西药用植物新记录,文中对其药用功效进行了简要概述。文中还提供了 新记录物种的引证标本、地理分布和彩色照片。

  • 濒危喀斯特专性植物蚬木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8-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is)是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建群种、喀斯特专性树种,属国家 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IUCN 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价值。但目前对蚬木的潜在适生区在 全球变化背景下如何变动及其关键驱动因子仍缺乏了解,影响了蚬木的科学保护和利用。为此,本 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SSP1-2.6 and SSP5-8.5)下蚬木在中国的潜 在地理分布变化,并测试了喀斯特地质背景分布对喀斯特专性植物适生区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加入喀斯特地质背景数据的情况下,适生区预测模型的 AUC 平均值为 0.997,具有较好的预 测效果,模型预测结果严格局限于喀斯特区域,与蚬木喀斯特专性植物的特性相符;(2)根据模型 的拟合结果,喀斯特地质背景分布、最暖季降水量(800~950 mm)、最冷月最低温(7~11 ℃)为限 制蚬木分布的关键因子;(3)未来随着温度升高,蚬木潜在适生区面积在喀斯特区持续扩张,总体 上呈现出向高纬度迁移的趋势;桂西南和滇东南的部分区域存在较大面积的稳定生境。以上研究表 明,在预测蚬木等喀斯特专性植物的潜在地理分布时,必须考虑喀斯特地质背景的分布范围;如果 未来持续升温,其潜在适生区将向高纬度地区扩张,濒危程度可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明显;桂西 南和滇东南部分区域是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蚬木保育和利用的适宜区。

  • 广西维管植物5新记录属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报道了广西维管植物5个新记录属、种,即双角草属(Diodia L.)、伏金腰箭属(Calyptocarpus Less.)、兔儿伞属(Syneilesis Maxim.)、凤头黍属(Acroceras Stapf)和落芒草属(Piptatherum P. Beauv.),以及隶属于该5属的双角草(Diodia virginiana L.)、金腰箭舅(Calyptocarpus vialis Less.)、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 (Bunge) Maxim.]、山鸡谷草[Acroceras tonkinense (Balansa) C. E. Hubbard ex Bor]和钝颖落芒草(Piptatherum kuoi S. M. Phillips & Z. L. Wu)。其中双角草和金腰箭舅为归化种,文中提供了2个新归化种的形态描述和照片,并对其入侵性给予了评估;兔儿伞、山鸡谷草和钝颖落芒草为本土植物,提供其特征集要描述和照片,并对其生物地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 石灰土和酸性土生境下金花茶组植物叶片钙形态差异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研究不同生境下金花茶组植物叶片钙形态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对土壤钙的适应机制,为其保育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以􀀁10 种石灰土生境和􀀁4 种酸性土生境的金花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生境土壤的钙含量和􀀁pH,以及该生境下植物叶中的硝酸钙和氯化钙、水溶性有机酸钙、果胶酸钙、磷酸钙和碳酸钙、草酸钙、硅酸钙和总钙含量。结果表明:(1)石灰土生境的土壤钙含量和土壤􀀁pH 均极显著(P<0.01)高于酸性土。(2)在石灰土生境中,金花茶组植物的叶钙形态以草酸钙(41.17%)为主,而在酸性土生境中则以果胶酸钙(43.10%)为主,除硝酸钙和氯化钙、果胶酸钙外,石灰土金花茶的各叶钙形态和总钙含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酸性土金花茶。(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叶钙形态含量与土壤􀀁pH 和土壤钙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土壤环境对金花茶组植物叶钙形态特征有重要影响。(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叶钙形态含量在物种间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表明金花茶组植物在物种分化过程中叶钙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5)基于叶钙形态特征的聚类分析显示,14 种金花茶可归为􀀁3 大类。综上所述,不同生境背景下金花茶组植物的叶钙形态差异可能是土壤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枫香EST-SSR 引物开发及有效性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枫香是广西重要的乡土树种之一,有着较高的用材、观赏及药用价值,该文基于枫香转录组测 序结果进行 EST-SSR 引物开发,可为枫香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开展提供有效、可靠的分子标记工具,对于 该树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枫香 SSR 位点并设计引物, 通过 PCR 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出具有较高多态性的枫香 EST-SSR 引物,并通过对 1 个枫香天 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验证这些 SSR 引物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基于转录组测序得到的枫 香 SSR Unigene 中共发掘到 23 777 个 SSR 位点,单核苷酸重复类型 SSR 位点占总位点比例最高 (46.54%)。重复次数上,5~12 次之间的 SSR 位点占比最高(72.36%)。(2)共开发出 262 对 SSR 引 物,有效扩增率为 53.1%,最终筛选出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引物 18 对。(3)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所 有位点均具有多态性;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该天然群体中等位基因数量(Na)、有效等位基 因数量(Ne)、Shonnon 信息指数(I)、观察杂合度(Ho)变化范围分别为 2~4、1.112 8~2.609 6、 0.208 9~1.112 7 和 0.275 9~1.000 0,平均值分别为 2.333 3、1.957 4、0.708 5 和 0.722 6。综上所述,在枫 香中占优势的 SSR 位点重复类型和重复基序与其他物种基本相同;本研究所开发的 18 对枫香 EST-SSR 引物可以满足开展枫香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需要,为后续枫香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标记引物。

  •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研究种群特征、种间相互作用以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岩溶生态系统顶极群落的建种群,为进一步了解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根据样地调查规范对面积60 m ×60 m中的木本植物进行空间定位并进行每木调查。运用点格局方法中的g(r)和L12(r)函数对青冈幼苗(DBH<2 cm)、幼树(2 cm≤DBH<10 cm)和成树(10 cm≤DBH)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青冈种群的径级结构符合倒“J”型分布。(2)幼苗、幼树和成树在较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但幼树和成树在中、大尺度上基本表现为随机分布。(3)不同径级个体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如下:幼苗与幼树在0~15 m的尺度上呈正相关;幼树与成树在0~10 m的尺度上呈不相关,在10~15 m的尺度上呈正相关;幼苗与成树在0~2 m的尺度上呈不相关,在2~15 m的尺度上呈正相关。青冈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随空间尺度和发育阶段而变化,这是由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种内种间关系以及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植物群落形成和维持机制及资源利用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神木天坑不同小生境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差异与关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分析天坑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及小生境对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该文以神木天坑不同小生境(底部、坑腰和边缘)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叶厚度、叶组织密度、叶面积等10个叶功能性状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1)神木天坑木本植物10个叶功能性状中,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113.9%),叶碳含量变异系数最小(10.5%)。(2)天坑边缘、坑腰的乔木叶组织密度显著高于底部(P0.05)。(3)不同小生境叶功能性状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随底部到边缘小生境变化,叶厚度与叶面积逐渐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组织密度(-0.833)、叶钾含量(0.782)、叶干物质含量(-0.647)贡献较大,是神木天坑不同小生境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主要指标。综上表明,叶功能性状之间普遍关联,天坑木本植物通过对叶功能性状的权衡来适应不同小生境,该研究可为了解植物对特殊生境的适应机制及天坑植被的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树种叶片微形态与光合生理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6-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树种对异质性生境条件的适应策略,以广西弄岗原生性 森林7 个优势树种为对象,测定各树种成年个体叶片微形态指标及生长季光合生理特征,探 讨树种叶片结构功能对喀斯特峰丛山地异质性生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沿喀斯特 地貌部位的洼地-中坡-山顶生境梯度,树木的叶片紧密度、栅栏组织厚度、角质层厚度、上 表皮厚度等9 个微形态指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叶片疏松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2)沿洼 地-中坡-山顶生境梯度,树木的光补偿点、暗呼吸效率、最大蒸腾速率等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而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胞间CO2 浓度、表观量子效率等呈现显著下降趋势;(3)叶片 紧密度与光合能力、蒸腾能力等相关指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叶片疏松度与这两类指标表现 为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存在光合效率和耐旱性 之间的权衡,洼地生长的树木具有显著的弱光适应特征,中坡生长的树木表现较广的生境适 应范围,山顶分布的树种受强光、高温和裸岩限制,表现出较强的干旱适应特征以及保守的 生态适应策略。

  • 广西天坑森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6-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研究天坑负地形生境土壤酶活性、养分和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和内在联系, 为喀斯特地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与重建提供理论基础。该文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天坑森林为 研究区,基于天坑坑内—坑口—坑外群落多样性调查和土壤生境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和 冗余分析方法,探究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坑内 木本植物有 21 种 31 属 20 科,坑口木本植物有 91 种 58 属 58 科,坑外木本植物有 47 种 30 属 30 科,天坑坑内 Margalef 指数和 Patrick 指数显著低于天坑坑口和坑外生境,沿天坑 坑内—坑口—坑外生境变化,物种分布总体较为均匀,但物种数量增多;(2)天坑坑外土 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坑内和坑口生境,坑内的土壤全镁、土壤全磷和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 高于坑口和坑外生境,坑外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坑口和坑内生境, 表明天坑坑内土壤磷含量较高,但土壤酶活性总体偏低;(3)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土 壤酶活性相关性强。综上结果可知,天坑生境对物种多样性、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 的分布特征影响较大,土壤速效磷、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含水量、土壤脲酶、土壤全镁 和土壤全磷是影响天坑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 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在中国的分布区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是我国植物入侵种之一,严重影响我国牧场、草场的畜牧养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的适生分布区变化将为我国防治入侵种植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防治手段。本研究基于􀀁MaxEnt 模型,利用􀀁103 个少花蒺藜草的地理分布数据和􀀁19 个气候环境因子,分析预测在􀀁RCP 4.5、RCP 8.5 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050s和􀀁2070s 我国范围内少花蒺藜草的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1)少花蒺藜草的当前适生分布区占研究区域面积百分比为􀀁4.00%,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三省接壤的东北地区。(2)未来少花蒺藜草的适生分布区面积有所增加,其中中等适生区所占面积百分比扩张程度最大,达到􀀁38.26%。(3)年平均气温、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湿季降水量是影响少花蒺藜草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4)未来少花蒺藜草的分布质心总体向西移动。上述结果表明,目前在中国范围内,少花蒺藜草的已入侵区域还远小于潜在可入侵区域,未来还可能向我国干旱半干旱区进一步扩散。为了预防少花蒺藜草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扩散带来的危害,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对其的预防措施和入侵态势。

  • 漓江流域海拔、土壤及植被对土壤养分和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漓江流域海拔、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多样。为研究其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特征,该研究以漓江流 域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的典型植被类型(自然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果园、水稻田)的表层土壤(0~20 cm) 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碳氮转化相关胞外酶(淀粉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 活性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1)高海拔土壤的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和淀粉酶、蔗 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相对较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正好呈现相反的趋势。(2)相对于酸性土壤,石灰 性土壤有较高的 TP 和 AP 含量。酸性土壤中,植被类型对氮磷养分影响较大,人工植被总体上使得土壤氮 素降低而磷素增加;而石灰性土壤养分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相对较小。(3)相比自然林,人工植被的土壤 氮转化酶活性极大降低,而土壤碳转化酶受人为影响程度相对较少,土壤氮磷酶活性化学计量揭示,自然 林呈现氮限制而人工林呈现碳限制。(4)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在第Ⅰ轴和第Ⅱ轴解释了 86.56%的土壤酶活性变异,土壤理化性质解释贡献率排序:TN>pH>铵态氮(NH4+)>AP>TP>硝态氮(NO3-), 其中前三个因子是造成土壤酶活性差异的主要因子。综上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的酸性土壤对人为干扰的生 态敏感性较高,植被变化易导致养分失衡,应注重土壤养分管理,防止土壤有机质的损失,提高漓江流域 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该研究可为当地生态系统的科学保育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生物炭施用对桂北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究土壤酶活性对生物炭输入的响应特征,为合理应用桉树枝条生物炭提供理论参考。该研究基于桂北桉树人工林田间试验,以桉树人工林采伐剩余物枝条为原料,在500 ℃条件下厌氧制备生物炭,施用质量分数分别为0(CK)、0.5%(T1)、1%(T2)、2%(T3)、4%(T4)和6%(T5)的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1 a 后,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沿着土层垂直深度,土壤酶含量减小。(2)各土层脲酶、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脱氢酶的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生物炭施用量为6%时含量最高。(3)酸性磷酸酶、蔗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纤维二糖苷酶的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生物炭施用量为2% 时含量最高,蔗糖酶和纤维二糖苷酶则在生物炭施用量4%时含量最高。总体上,桉树枝条生物炭施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酶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林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其在桉树人工林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Ⅵ——兰科4 新记录属和13 新记录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气候湿润,生境复杂,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该文 报道广西兰科植物 13 个新记录种, 即旗唇兰[Kuhlhasseltia yakushimensis (Yamamoto) Ormerod]、紫茎兰(Risleya atropurpurea King & Pantl.)、指柱兰(Stigmatodactylus sikokianus Maxim. ex Makino)、二尾兰(Vrydagzynea nuda Bl.)、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 Z. J. Liu & L. J. Chen)、拟泰国卷瓣兰(Bulbophyllum nipondhii Seidenf.)、南岭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nanlingensis H. Z. Tian & F. W. Xing)、垂叶斑叶兰(Goodyera pendula Maxim.)、四腺翻唇兰 (Hetaeria anomala Lindl.) 、褐花羊耳蒜(Liparis brunnea Ormerod) 、聚叶钗子股(Luisia appressifolia Aver.)、峨眉竹茎兰(Tropidia emeishanica K. Y. Lang)、芳线柱兰[Zeuxine nervosa (Lindl.) Trimen],其中,旗唇兰属(Kuhlhasseltia J. J. Smith)、紫茎兰属(Risleya King & Pantl.)、 指柱兰属(Stigmatodactylus Maxim. ex Makino)、二尾兰属(Vrydagzynea Bl.)为广西新记录属, 广西兰科植物至此记载到 128 属 469 种 4 变种。文中提供了新记录物种的引证标本、地理分 布和特征照片。

  • 香合欢EST-SSR 标记开发及种间通用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香合欢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对其种质资源开展群体遗传学研究,对于该 树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香合欢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开发EST-SSR 引物,并在黄豆树、南洋楹、黑木相思、格木等近缘树种中进行通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243 对引物有171 对能够成功扩增出目的条带,在香合欢、黄豆树、南洋楹、黑木相思、格木中的有效扩增率分别为63.79%、33.75%、45.68%、41.56%、14.81%;多态性比率分别为23.87%、12.20%、9.01%、3.96%、2.78%;5 个物种间均通用的引物有18 对。通 过验证共获得香合欢SSR 多态性标记37 个,黄豆树和南洋楹多态性标记均为10 个,黑木 相思多态性标记4 个,格木多态性标记1 个。所开发的香合欢EST-SSR 标记,可以满足开 展香合欢群体遗传学相关研究的需要,并在黄豆树、南洋楹等近缘树种中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和研究实用性。综上结果表明,EST-SSR 标记将为香合欢、黄豆树、南洋楹、黑木相思、格 木等树种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育种材料指纹图谱构建、群体交配系统分析等方面提 供可靠研究工具。

  •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天坑森林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联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解大石围天坑群天坑森林植物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该文以大石围天坑群中􀀁7个典型天坑森林为研究区建立􀀁18 个样地,取其中重要值大于􀀁1 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比例、χ2 检验、Pearson 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检验及􀀁PCA 排序方法,对天坑森林内的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联性和生态种组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层总体联结性呈现显著正联结,灌木层总体联结性呈现不显著正联结,群落总体关联性呈现显著正联结,表明天坑森林植物群落处于稳定的阶段。(2)χ2 检验、Pearson 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检验发现,乔木层正联结种对多于负联结种对且显著联结种对占多数,灌木层负联结种对多于正联结种对,且显著联结种对占多数,表明乔木层群落稳定性高于灌木层,乔木层种间竞争合作强,灌木层种间竞争排斥性强,群落主要木本植物之间联结性强,种间保持紧密联结的联结特征。(3)PCA 排序将天坑森林植物分为四大生态种组,物种分布由天坑底部至顶部呈现圈层分布方式,且物种分布方式总体受生境差异和物种自身特性影响。由以上结果推断植物紧密的联结关系是天坑森林多样性维持机制之一,而群落内部种间关联性的自我调控及物种对生境异质性的趋同适应是群落维持稳定的基础。

  • 桂林岩溶石山落叶阔叶林种类组成及其环境解释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落叶阔叶林是亚热带岩溶石山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之一,为了了解此类森林植被的群落类型和组成结构,本研究在桂林阳朔县和灵川县岩溶生境典型的落叶阔叶林内设置了 49 个 20 m× 20 m 的随机样方,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对其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及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桂林岩溶石山落叶阔叶林可划分 3 个群丛组类型,即群丛组 A:南酸枣-喜树+巴豆群丛组(ASS.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Camptotheca acuminata+Croton tiglium),群丛组 B:光皮梾木-喜树群丛组(ASS. Swida wilsoniana-Camptotheca acuminata),群丛组 C:麻栎-檵木群丛组(ASS. Quercus acutissima-Loropetalum chinense)。(2)不同群落类型中常绿和落叶物种的丰富度、多度、胸高断面积及重要值的变化:在乔木层中,3 个群丛组均为落叶物种占优势;在灌木层中,群丛组 A、B 以落叶物种占优势,群丛组 C 以常绿物种占优势。(3)在 1~5 cm 和5~10 cm 径级内,群丛组 A 和 B 的落叶物种在 4 个度量指标上均大于常绿物种,群丛组 C 除了物种丰富度以外,均为常绿物种大于落叶物种;在 ≥10 cm 径级中,除了群丛组 B 的物种丰富度外,3 个群丛组中的各项指标均为落叶物种占主导地位。(4)岩石裸露率、海拔、坡向、土壤含水量、土壤 pH、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林冠开阔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研究区不同类型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 柑橘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产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从柑橘抗病品种的健康植株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和鉴定内生真菌,并测定其发酵产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以明确柑橘抗病品种中内生真菌的组成及其产抗柑橘溃疡病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潜力,为柑橘溃疡病抗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基于前期的拮抗预试验结果,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发酵培养,通过乙酸乙酯浸提,真空抽滤、旋转蒸发浓缩制备粗提物;采用带毒平板涂布法测定不同菌株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72 株内生真菌,归为.2 门(Ascomycota、Basidiomycota)、14 个属,其中优势属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刀属(Fusarium)。不同柑橘品种中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为温州蜜柑(桂林)>沙糖桔(桂林)>沙糖桔(梧州)。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多样性变化因地理位置差异而有所不同,采自桂林的温州蜜柑和沙糖桔均为叶片中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枝条,而采自梧州的沙糖桔为叶片中的多样性低于枝条,并且采自梧州的柑橘样品与采自桂林的柑橘样品中的内生真菌相似性低。测定了.30 株内生真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其中.29 株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抑制活性。不同柑橘品种中的优势属的.MIC 介于.0.312 5~10 mg·mL-1,特有属的MIC 介于.0.156~5 mg·mL-1,共有属.Fusarium 的.MIC 介于.0.312 5~2.5 mg·mL-1。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抗病品种中内生真菌具有丰富多样性,并且其发酵提取物普遍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特有属抑菌活性总体优于优势属,共有属.Fusarium 在不同柑橘抗病品种中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

  • 半蒴苣苔复合群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和物种界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为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形态变异幅度大,曾包括多个变种;分布范围广,在多种类型的生境基质上皆有分布。本研究包括典型半蒴苣苔和与之近缘,且曾被归为其变种的翅茎半蒴苣苔(H. pterocaulis),以及我们新发现的与两者形态上分别最相近的另两种变异类型,对其关键形态、微形态的多样性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结合查阅标本、文献资料以及长期的野外追踪调查,统计分析了半蒴苣苔不同类型间的地理和生境分布;此外,通过DNA证据,初步重建各物种及变异类型间的系统发育和单倍型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茎、叶、花和开花物候等多性状组合能够区分半蒴苣苔复合群各类型。(2)半蒴苣苔复合群四类型间在叶表皮细胞形状和气孔分布等方面无甚区别;而在表皮毛的有无、复表皮层数、维管束数量和排布存上存在差别,或有助于分类。(3)典型半蒴苣苔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至南部,向南延伸至越南北部,在石灰岩、丹霞等生境基质上皆有分布;翅茎半蒴苣苔仅分布于广西桂林市小部分区域的喀斯特山石灰岩基质上;而另两种变异类型则分布更为狭域,仅分布于桂林市永福县一个或相邻的数个喀斯特山石灰岩基质上。(4)DNA单倍型网络图分析表明,半蒴苣苔复合群四类型各自独享单倍型;但重建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则表明,金钟山居群与翅茎半蒴苣苔聚为一支,两者亲缘关系最近但相互之间不成单系,金钟山居群是否为独立物种还需更多证据加以检验,而半蒴苣苔则与永福半蒴苣苔两者间互为单系,支持两者为独立物种。

  • 湖南蓝山县端午药市的瑶药调查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端午药市”流传至今,体现了民族医药的独具特色及其深远影响。为了解瑶族端午药市交易现状和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湖南省蓝山县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地方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出现频度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表明:蓝山县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收集并鉴定了共计103 科222 属262 种,药用植物种类广泛分布于各科和属中,其中种类较多的科有五加科(11 种)、茜草科(11 种)、菊科(11 种)、百合科(10 种)、唇形科(9 种)、蝶形花科(8 种)、芸香科(7 种)。药市药浴植物畅销且种类多样,达94 种,占总数35.9%,体现瑶族在治疗疾病上以预防保健为主的理念。经统计药市上均未被国家药典和地方标准收录的药用植物有131 种,占总数50.2%,成为发掘新药源、新用途的潜在资源。该研究还对端午药市售药者年龄进行调查,发现售药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 岁间,占总人数67%,40 岁以下的仅占总人数3%,可见民族药用传统知识的传承存在传承人老龄化、潜在传承人数量锐减的现象。该文还对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民族药用特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端午药市对药用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并对蓝山端午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 产壳聚糖酶内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活力初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内生真菌是挖掘不同类型壳聚糖酶及发现新酶的资源宝库。本研究从122株柑橘和血散薯内生真菌中筛选能产生壳聚糖酶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初步研究酶活力影响因素,为后期其酶学性质及产壳聚糖酶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病害防御互作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透明圈法初筛结合液体发酵法进行复筛,得到两株可产生壳聚糖酶的内生真菌Stdif9和Stdif9-4,并发现Stdif9-4最高酶活力(0.968 U·mL-1)显著高于Stdif9(0.780 U·mL-1)。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将菌株Stdif9-4鉴定为青霉属菌株,即Penicillium sp. Stdif9-4。通过DNS试剂法初步研究影响该菌株产壳聚糖酶活力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对菌株壳聚糖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在培养96 h时,壳聚糖酶活力达到最大值。9种金属离子对菌株的酶活力具有不同影响,其中Mn2+和Ca2+对壳聚糖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Ag+、Zn2+、Cd2+、Ba2+和Fe3+对壳聚糖酶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Ag+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K+和Na+对壳聚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不同培养代数菌株产酶活力无显著差异,说明其产酶活力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