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全球最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地,强调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完整 性和在全球的唯一性。世界自然遗产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促进 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生动植物及植被群落(亚洲北缘热带雨林)为研究对象,从 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特有种等生物生态过程方面,评估海南潜在世界自然 遗产地的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结果表明:(1)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分布有 3 653 种野 生维管植物,资源植物种类丰富。陆栖脊椎动物有 540 种,各类野生动物占比全国的比例 高达 10%~30%,生物多样性极高。(2)植物区系独特,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植被区划属于 印度-马来雨林群系,属马来区的部分呈现出热带性和与中国华南大陆共源性显示出明显的 热带边缘性质,为中国华南植物区系与亚洲热带雨林的过渡类型。(3)植物区系中的植物 物种特有性较低,特有属仅有 7 个,特有种仅约占岛内植物的 1/10,较低的特有性表明了 其大陆起源特征,是生物多样性不可替代的元素,具有鲜明的环境指示特色。本研究明确 了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球背景下的突出普遍价值,为海南未来申遗提供科学依据 和技术支撑。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木麻黄无法天然更新已严重影响了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发挥其永续的防护效能。该文 以海口木麻黄海防林为原生境试验基地,采用5 因素2 水平的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共计设计 36 个处理组合,探究木麻黄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 木麻黄种子发芽率最高的处理组合为林窗-不浇水-沙土-保水-盖土(GJ0SBM),发芽率为 37.33%,显著高于其它组合(P<0.05);平均株高最高的处理组合为林窗-浇水-红土-不保 水-不盖土(GJRB0M0),平均株高为6.43 cm/53 d,显著高于其它组合(P<0.05);存活 率最高的组合为林窗-浇水-沙土-保水-盖土(GJSBM),存活率为79.00%/73 d,显著高于 其它组合(P<0.05);(2)林分光照条件、盖土方式是影响木麻黄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 影响因素,保水方式对种子发芽速则有显著影响;(3)林分光照条件是影响木麻黄幼苗株 高的影响因素;(4)浇水方式是影响木麻黄幼苗存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综上所述,木麻 黄自身无法天然更新的障碍机制不在于种子萌发,而在于木麻黄幼苗在海南旱季因缺乏必要 的水分而无法存活,从而导致木麻黄自身无法天然更新。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木麻黄海防林是海南岛重要的海岸生态屏障,天然更新对其持续发挥防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海南岛大多数木麻黄林林下天然更新困难,然而却存在局部更新良好的现象。为了探究天然更新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通过分析不同林地更新质量的差异,研究影响木麻黄海防林林下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促进海南海防林由人工林向近自然林转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在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中共设置73块临时样地,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研究林地所属气候区、林分条件、土壤因子和凋落物累积量对天然更新质量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气候区的木麻黄林下更新要显著优于半干旱区;木麻黄林分密度与更新密度和草本盖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但林分条件其它因子对更新影响不大;不同更新质量样地的土壤pH和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铵态氮对幼苗、有机质对幼树的更新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凋落物的累计整体不利于天然更新的进行。结果说明气候因子,木麻黄林分密度,木麻黄凋落物积累量是影响木麻黄海防林林下植物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成功的天然更新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1)种源数量充足、质量良好;(2)适宜种子萌发的微生境;(3)幼苗、幼树存活的生态条件。为探究海南岛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海防林自身无法天然更新的障碍因子,对影响其天然更新的三个条件之一的种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的生态因子,如:木麻黄化感,土壤酸碱度、盐度,温度,基质类型,水分等对木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浸提物的不同浸提液浓度处理的种子萌发率与CK组无显著性差异;设定范围内的pH、盐度和温度对木麻黄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梯度PEG溶液处理的木麻黄种子萌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伴随PEG溶液浓度增加,木麻黄种子萌发率随之锐减;不同基质及浇水频度对种子萌发率也具有显著影响。综合PEG干旱胁迫,基质及浇水频度的结果可以发现,木麻黄种子抗旱能力较弱,对水分敏感,因此,水分是制约木麻黄种子萌发的主要限制因子,同时凋落物层及滨海沙土较差的保水性也不同程度制约了种子的萌发。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0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为了探究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浓度(0.1、0.3、0.5 g·mL-1)的拉关木根、叶水浸提液对乡土红树植物桐花树和正红树的胚轴(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桐花树种子的成苗率、萌发指数和根长均存在抑制作用,其中,对根长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提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强。根水浸提液对桐花树幼苗的根长、苗高、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总体上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正红树胚轴的萌发率、萌发指数、生长指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且根0.1、0.3 g·mL-1 处理组的芽长以及根、叶0.1、0.3 g·mL-1 处理组的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正红树幼苗的生物量也表现为促进作用。抗性生理方面,随着拉关木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桐花树和正红树幼苗SOD 活性降低,正红树幼苗POD 活性在根0.3 g·mL-1 和叶0.1 g·mL-1 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乡土植物对拉关木化感作用的敏感性不同,拉关木水浸提液抑制了桐花树的生长,而对正红树的生长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天然更新是森林资源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学过程,良好的天然更新可促进人工林向近自然林方向的转变。为了解海南木麻黄海防林天然更新现状及特征,并筛选出自然条件下天然更新良好的树种,该研究采用典型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海南全岛木麻黄海防林天然更新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应用天然更新密度及物种丰富度等指标,对干湿不同气候区木麻黄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应用更新密度、更新指数等指标对天然更新质量较好的树种进行了筛选。在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内共计设立临时样地 73 块,样地总面积为 2.51 hm2。结果表明:(1)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下天然更新质量整体不佳,木麻黄自身无法实现天然更新,但局部其他树种天然更新良好,更新良好的比例为 15.1%;(2)湿润区天然更新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远优于半干旱区,其中湿润区样地更新树种为 28 科,50 属,59 种;半干旱区样地更新的树种仅为 6 科,6 属,6 种;(3)乔木更新情况优于灌木;(4)潺槁木姜子、鸦胆子、台湾相思、榄仁树等具有较强的天然更新性能,适合与木麻黄混交,可作为木麻黄海防林的混交树种或伴生树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本试验通过组织切片及16S rRNA V3~V4区测序研究豆油部分或全部替代饲料中鱼油对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肠道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中华条颈龟雌龟[4龄,平均体重(1 557±307)g]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含1%鱼油的配合饲料(全鱼油饲料,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0:3),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用豆油替代全鱼油饲料中33%(Ⅱ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1:2)、67%(Ⅲ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2:1)和100%(Ⅳ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3:0)鱼油的饲料。每周喂食2次,试验期为10个月。结果表明:1)Ⅰ和Ⅲ组十二指肠绒毛长/隐窝深度(VH/CD)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5)。2)根据序列相似性97%水平划分,Ⅰ、Ⅱ、Ⅲ和Ⅳ组OTU总数分别为396、321、347和331个,特有OTU个数分别为43、3、4和5个,分别被鉴定出139、117、128、120个属。十二肠道优势菌门主要包含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个门。Ⅱ、Ⅲ和Ⅳ组梭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所占比例增加,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所占比例下降,Ⅲ组厚壁杆菌门和拟杆菌门所占比例与Ⅰ组差距最小。细菌Ace指数和香农指数表现为Ⅰ组最高,其次是Ⅲ和Ⅳ组,Ⅱ组最小;细菌辛普森指数表现为Ⅱ组最大,其次是Ⅲ和Ⅳ组,Ⅰ组最小。由此得出,饲喂用豆油替代67%鱼油的饲料的中华条颈龟的肠道细胞发育成熟度以及菌群结构与饲喂全鱼油饲料的中华条颈龟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