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原奶中添加营养复合剂对断奶前后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还原奶中添加营养复合剂对断奶前后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为(39.99±4.65) kg、健康的新生荷斯坦犊牛28头,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2组,每组14头,公母各1/2。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出生~70日龄),对照(CON)组犊牛饲喂纯奶粉兑成的奶液(即还原奶)和开食料;营养复合剂(NC)组犊牛饲喂纯奶粉+营养复合剂兑成的奶液(营养复合剂替代CON组纯奶粉添加量的10%)和开食料;第2阶段(71~98日龄),2组犊牛进行断奶过渡1周后停止饲喂奶液,至试验结束仅饲喂开食料。试验期98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犊牛相比,营养复合剂显著提高了NC组犊牛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开食料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以及98日龄体重(P0.05)。综上,在还原奶中添加营养复合剂可增加犊牛采食量,提高犊牛增重,改善犊牛断奶后瘤胃发酵环境,使犊牛更快适应断奶后固体饲粮的饲喂方式。

  • 菌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对青贮玉米秸秆化学组成及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酶制剂、酶-菌复合制剂对玉米秸秆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分析其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通过打破纤维微观结构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的作用机制。试验设置秸秆原料组(CS组)、青贮对照组(CK组)、复合酶制剂组(CPL组)、复合酶-单活菌组(CPLP组)、复合酶-双活菌组(CPLB组)。使用真空包装机抽空玉米秸秆青贮袋中的气体,室温发酵45 d后,分析各组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采用苯酚硫酸法+4,4′二羧酸-2,2′-喹啉(BCA)法、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和伊红美兰法分析各组玉米秸秆纤维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CPL组的pH、氨态氮/总氮(NH3-N/TN)和乳酸/乙酸显著降低(P<0.05),CPL组的乳酸、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C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CPLP和CPLB组的pH、NH3-N/TN、乳酸/乙酸以及NDF、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CPL组的三级结构结晶度显著升高(P<0.05),一级结构聚合度和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无明显变化;CPLP和CPLB组的一级结构聚合度显著降低(P<0.05),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显著增高(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减弱,三级结构结晶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复合酶-单活菌和复合酶-双活菌显著改善了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通过降低玉米秸秆纤维素的一级结构聚合度和三级结构中纤维素非结晶区,减弱二级结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加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有效地破解了玉米秸秆细胞壁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 白藜芦醇和血根碱对2月龄以内犊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腹泻状况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和血根碱(SAG)对2月龄以内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腹泻状况的影响。选用54头5日龄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18头。各处理分别饲喂代乳粉(MR)、MR+0.05 mg/kg BW SAG和MR+4 mg/kg BW RES。试验期55 d。在5、14、28、42和56日龄测定犊牛的体重和体尺,每天记录犊牛的腹泻情况。在60日龄采集血液,测定血清指标。结果显示:1)RES和SAG对犊牛总增重、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龄对体重的影响显著(P<0.000 1),但日龄与处理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853 9);2)体尺方面,RES和SAG处理胸围和十字部高增长均显著高于MR处理(P<0.005);3)各处理腹泻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4)RES处理血清生长激素(GH)、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浓度显著高于其余2个处理(P<0.05);5)SAG处理血清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其余2个处理(P<0.05)。综上所述,代乳品中添加RES或SAG有提高2月龄以内犊牛体尺的作用;代乳品中添加RES能够显著增加犊牛血清GH、EGF和IGF-Ⅰ浓度;RES和SAG有作为犊牛生长促进剂的潜质。

  • 不同固液比例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营养物质代谢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前后犊牛在不同固液比例饲喂模式下,对营养物质代谢及其瘤胃发酵的异同,从而探索基于不同饲喂模式下的犊牛断奶方式。试验选用7日龄荷斯坦公犊牛36头,随机分成3组,各组采用相同原料组成、相同营养成分的代乳粉和颗粒料。在总干物质饲喂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改变固液饲料饲喂比例,形成3种饲喂模式组:高液体饲料比例(HL)组,28~56日龄内,颗粒料:代乳粉保持在1:2,56日龄断奶;对照(LS)组28~56日龄内,颗粒料:代乳粉从1:2逐步降低到1:1,56日龄断奶;高固体饲料比例(HS)组,28~42日龄内,颗粒料:代乳粉从1:2低至1:0,并于42日龄断奶。试验期77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4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断奶前后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断奶前,与HS组相比,HL、LS组犊牛总能代谢率相对较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后,HS组消化能代谢率、氮利用率及氮的生物学价值较HL组显著提高(P0.05)。84日龄时,HS组犊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比例显著高于HL组(P0.05)。综上可得,适量增加固体饲料饲喂比例有助于改善断奶前后犊牛瘤胃发酵环境,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提高断奶后犊牛饲粮能量代谢率、氮的生物学价值及氮利用率;采用高固体饲料饲喂模式,犊牛在42日龄固体饲料采食量达到1.0 kg/d实施断奶具有一定优势。 提高饲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

  • 血根碱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动物营养上的应用效果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血根碱是一种苯菲啶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菌、抗氧化以及抗炎症的作用,并被用来控制血吸虫,此外血根碱还具有抗肿瘤特性。血根碱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猪禽饲养管理中替代抗生素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对血根碱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以及其在动物营养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 白藜芦醇对动物表观遗传学调控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白藜芦醇是一种非黄酮类多酚物质,也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抗毒素,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白藜芦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肿瘤、神经及心血管保护和抗衰老等作用。新近研究表明白藜芦醇的这些作用与表观遗传学修饰调控基因的内在表达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表观遗传学主要修饰机制以及白藜芦醇参与动物和人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微小RNA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表观遗传学修饰水平方面综述了白藜芦醇在动物和人体内发挥作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