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我国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污染风险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系统地评估我国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AFM1)的污染情况。试验采集了我国奶业主产区(河北、河南、黑龙江、山东和内蒙古)5 080份生鲜乳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进行AFM1浓度检测。结果显示:5 080份样品中,234个样品检测出AFM1(生鲜乳AFM1污染发生率为4.6%),均未超出中国和美国的限量标准(500 ng/L),仅36个(0.7%)生鲜乳样品超出了欧盟的限量标准(50 ng/L)。与对生鲜乳中AFM1污染状况对比分析可知,中国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正在不断的提高;不同季节污染状况对比发现,生鲜乳中AFM1污染发生率在冬季为11.2%,远高于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1.5%、2.5%和4.5%)。因此,有必要在冬季重点关注AFM1的污染防控,合理规范化青贮饲料和精料的储存和使用。本研究将有助于未来的风险分析和对中国生鲜乳中AFM1污染的管理

  • 壳聚糖抗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壳聚糖是几丁质的脱乙酰化形式,是一种可从甲壳纲、昆虫和真菌中获得的生物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众多的生物活性,并显示出对不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壳聚糖与微生物表面阴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是决定壳聚糖抗真菌和细菌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但是受微生物类型、壳聚糖的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等影响。根据抗真菌和细菌的特性,将壳聚糖通过饲料添加剂或凝胶注射等方式用于动物生产,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以及在疾病治疗等方面都有很大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壳聚糖最新的抗微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壳聚糖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二次制粒工艺下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二次制粒工艺下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以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饲粮设5种膨化玉米添加比例(膨化玉米添加量占玉米添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0、25%、50%、75%、100%,采用二次制粒工艺进行颗粒饲料的加工。选用28日龄初始体重为(8.57±0.87) kg的断奶仔猪8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进行50 d的饲养试验,分为前期(第1~28天)、后期(第29~50天)2个阶段。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颗粒饲料硬度、颗粒饲料耐久性指数(PDI)、淀粉糊化度随着膨化玉米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在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方面,前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则表现为未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全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在断奶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干物质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以100%组最高,未添加组最低,且未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各添加膨化玉米组(P<0.05)。4)在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方面,75%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50%组和100%组(P<0.05);未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0%组、75%组和100%组(P<0.05);100%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50%组血清钙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考虑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硬度、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加工成本的影响,建议在二次制粒工艺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膨化玉米添加量为玉米添加总量的25%。

  • 不同分子质量及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甲烷排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分子质量及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体况相近、健康状况良好、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选择分子质量分别为1 000、3 000和50 000 u的壳聚糖,每种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再分别以底物0.4%、0.8%及1.6%的浓度添加到底物中,共设9个试验组,另外设1组对照组(不添加壳聚糖),每组4个重复,共重复3个批次。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产气量、甲烷产量及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壳聚糖可以使瘤胃发酵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促进瘤胃发酵模式的改变。浓度为1.6%、分子质量为50 000 u和浓度为0.8%、分子质量为50 000 u的壳聚糖在不影响干物质消化率的基础上使发酵液甲烷产量有降低趋势(P<0.10)。综上,在体外条件下,添加壳聚糖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微生物发酵状态,综合考虑,浓度为1.6%、分子质量为50 000 u的壳聚糖最为适宜。

  • 高温热处理粉料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温热处理粉料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选取4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1 0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对照组饲喂普通粉状蛋鸡料,试验组分别饲喂经70、80和90 ℃ 3种调质温度处理的粉状蛋鸡料。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试验组粉料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之间第1~12周蛋鸡生产性能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之间第12周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黄比率和哈氏单位的差异不显著(P>0.05),80 ℃高温热处理粉料组蛋黄的亮度、红度和黄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壳表面的大肠菌群数量均小于对照组。5)试验组的肌胃、空肠和回肠相对重量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试验组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相对重量都逐渐增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高温热处理可以改善饲料和鸡蛋的卫生指标,但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道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 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加工工艺对复合微生态制剂菌种存活率和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并探索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仔鸡,按照性别比例一致原则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肉鸡饲粮加工采用普通调质制粒(OT)和大料高温调质低温制粒(ET)2种加工工艺,每种加工工艺按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不同设4个处理,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和0 mg/kg(0/0组)、600和0 mg/kg(600/0组)、300和200 mg/kg(300/200组)以及0和200 mg/kg(0/200组)。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ET工艺对肉鸡饲粮中复合微生态制剂菌种存活率与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OT工艺(P0.05);在ET工艺条件下,0/0组肉鸡生长前期末重与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300/200组和0/200组(P0.05)。4)在肉鸡血浆生化指标方面,在同一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考虑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2种加工工艺对肉鸡血浆生化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显著提高了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包被乳酸菌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了颗粒饲料的淀粉糊化度;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肉鸡生长性能有所降低,饲料淀粉糊化度升高不能使生长性能有所提升;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微生物数量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 过量蛋氨酸对7~28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过量蛋氨酸对7~28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并评估7~28日龄北京鸭饲粮中蛋氨酸的最大安全限量。试验选取7日龄健康雄性北京鸭252只,依据体重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各组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48%、0.73%、0.98%、1.23%、1.48%和1.73%的饲粮。其中,正常饲粮蛋氨酸为0.48%水平,满足育雏期北京鸭正常生长需要。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48%时相比,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98%及以上时,试验鸭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2)与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48%时相比,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98%及以上时,血浆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23%及以上时,血浆高半胱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73%时,血浆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与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48%时相比,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98%及以上时,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23%及以上时,血液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48%及以上时,血液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升高(P<0.05),血液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4)以平均日增重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测7~28日龄北京鸭饲粮蛋氨酸的最大安全限量为0.87%。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过量蛋氨酸可显著抑制7~28日龄北京鸭的生长,导致血液指标异常。7~28日龄北京鸭饲粮蛋氨酸的最大安全限量为0.87%。

  • 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免疫反应、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调节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形成的产品。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饲料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植物提取物在反刍动物营养的研究与生产中应用也很广泛。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从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的免疫反应、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调节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 壳聚糖在奶牛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得到一种天然活性产物,具有黏膜黏附力及带有正电荷等特性,可有效促进肠道吸收营养物质和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对肠道和乳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饲粮中添加壳聚糖能改变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和菌群结构,使瘤胃的甲烷产量下降,并可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此外,壳聚糖还具有无耐药性、安全、无残留等优点,不仅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有效地提高乳房炎奶牛的抗氧化能力和促进炎症康复,使其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壳聚糖在奶牛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壳聚糖在奶牛生产实践中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 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生产性能及甲烷产量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植物提取物不但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氮存留率、减少甲烷排放等功能,而且因其低毒副作用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性、营养性和生物活性等特性,已成为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及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 醋糟和发酵醋糟在蛋鸡上的营养价值评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对醋糟和发酵醋糟在蛋鸡上的营养价值进行比较与评价。选取47周龄的海兰褐蛋鸡56只,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组1(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组2~4饲喂由醋糟分别替代10%、15%和20%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组5~7饲喂由发酵醋糟分别替代10%、15%和20%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预饲5 d后,进行6 d的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饲粮的总能和干物质表观代谢率随醋糟或发酵醋糟替代比例的增加而下降,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发酵醋糟的可利用养分含量有改善趋势,说明醋糟经过混菌发酵后能提高其养分在蛋鸡上的利用率。用套算法评价醋糟和发酵醋糟在蛋鸡上的营养价值时,建议醋糟和发酵醋糟的替代比例为20%。

  • 不同牛奶体细胞数下牛奶体细胞分型及奶牛泌乳性能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牛奶体细胞数(SCC)下牛奶体细胞分型特点,进而评估奶牛泌乳性能。选择102头荷斯坦奶牛进行牛奶样品采集,检测SCC、产奶量和乳成分。根据SCC检测结果将这102份牛奶样品分为3组,低SCC组(SCC400 000个/mL)。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牛奶样品中的体细胞进行分选,检测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的比例。采用标准平板计菌法对菌落总数进行计数,并通过细菌学检查对牛奶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1)在SCC200 000个/mL时,PMN比例与SCC成正相关;淋巴细胞比例与SCC呈负相关;巨噬细胞比例与SCC无明显相关性。2)鉴别出的主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无乳链球菌等;次要病原体有绿脓杆菌、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等。主要病原体组的牛奶样品中PMN比例(48.93%)极显著高于无病原体组(17.23%)(P40 000个/mL)牛奶样品中观察到酪蛋白与和乳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SCC牛奶样品中观察到乳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体细胞分型可用于对奶牛乳腺健康状况做出更详细分析,特别是在低SCC的牛奶中更早地识别炎症起始发生。乳腺早期炎症反应的发生明显低于目前公认的健康乳腺牛奶SCC阈值(<100 000个/mL),并且CNS可能是诱发早期乳腺炎症的潜在病原体。细菌培养阴性样品中,炎症导致高SCC牛奶中酪蛋白/乳蛋白和乳糖含量的显著降低

  • 不同牛奶体细胞数下牛奶体细胞分型及奶牛泌乳性能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牛奶体细胞数(SCC)下牛奶体细胞分型特点,进而评估奶牛泌乳性能。选择102头荷斯坦奶牛进行牛奶样品采集,检测SCC、产奶量和乳成分。根据SCC检测结果将这102份牛奶样品分为3组,低SCC组(SCC400 000个/mL)。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牛奶样品中的体细胞进行分选,检测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的比例。采用标准平板计菌法对菌落总数进行计数,并通过细菌学检查对牛奶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1)在SCC200 000个/mL时,PMN比例与SCC成正相关;淋巴细胞比例与SCC呈负相关;巨噬细胞比例与SCC无明显相关性。2)鉴别出的主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无乳链球菌等;次要病原体有绿脓杆菌、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等。主要病原体组的牛奶样品中PMN比例(48.93%)极显著高于无病原体组(17.23%)(P40 000个/mL)牛奶样品中观察到酪蛋白与和乳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SCC牛奶样品中观察到乳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体细胞分型可用于对奶牛乳腺健康状况做出更详细分析,特别是在低SCC的牛奶中更早地识别炎症起始发生。乳腺早期炎症反应的发生明显低于目前公认的健康乳腺牛奶SCC阈值(<100 000个/mL),并且CNS可能是诱发早期乳腺炎症的潜在病原体。细菌培养阴性样品中,炎症导致高SCC牛奶中酪蛋白/乳蛋白和乳糖含量的显著降低

  • 牛奶微生物群落与奶牛乳腺健康和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微生物非培养技术的重大进展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牛奶微生物这一复杂的群落有了新的认识,即牛奶微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多方面的生物学作用,并且可以直观反映奶牛机体的代谢水平并影响新生犊牛的营养代谢与健康。因此,本文总结了奶牛牛奶微生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描述了牛奶微生物的内源性途径假说,讨论了其在奶牛乳腺健康与犊牛胃肠道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概述了包含16S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在牛奶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北京市周边地区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瘤胃降解特性对比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对北京市周边地区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尼龙袋法测定昌平区、延庆区和房山区3个区,每个区3个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DM和NDF的72 h瘤胃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参数。结果显示:1)房山区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DM含量平均值最高,但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平均值最低,昌平区和延庆区的奶牛场DM含量平均值相近,延庆区奶牛场的ADF含量平均值最高,昌平区奶牛场的NDF含量平均值最高。2)昌平区2号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达到了38.47%;房山区3号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最低,仅为28.91%;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3)NDF的有效瘤胃降解率以延庆区1号奶牛场最高,达到了30.18%,而最低的房山区2号奶牛场只有19.63%,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北京市周边地区不同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差异较大,应根据奶牛不同生长发育及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结合实际营养成分,合理配比饲粮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以500 g精粗比为40∶60的全混合日粮为发酵底物,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1、0.2、0.3、0.4、0.5 g/kg的葡萄籽原花青素。体外发酵24 h后,读取产气量及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0.4和0.5 g/kg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显著降低了发酵液丁酸和异戊酸的含量(P<0.05),而添加0.2 g/kg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显著提高了发酵液异丁酸的含量(P<0.05);2)添加不同水平的葡萄籽原花青素均显著提高了发酵液pH(P<0.05);3)添加不同水平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有减少体外发酵产气量的作用,其中0.3 g/kg组效果显著(P<0.05),而0.2 g/kg组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P<0.05);4)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显著降低了发酵液中的原虫(0.2、0.3、0.4、0.5 g/kg组)、甲烷菌(0.1、0.2、0.4、0.5 g/kg组)、溶纤维丁酸弧菌(0.2、0.3、0.4、0.5 g/kg组)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含量(0.1、0.3、0.4、0.5 g/kg组)(P<0.05)。由此可见,在奶牛瘤胃体外发酵液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改善了瘤胃发酵模式,显著影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0.2 g/kg的添加水平较为适宜。

  • 饲粮核黄素水平对15~42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核黄素水平对15~42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288只体重相近的15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各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核黄素含量为1.38 mg/kg),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3.00、4.00和5.00 mg/kg核黄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核黄素显著提高了15~42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浆核黄素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核黄素可显著提高15~42日龄雄性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浆核黄素含量。以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血浆核黄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测15~42日龄雄性北京鸭核黄素需要量为2.24~2.66 mg/kg。

  • 核黄素缺乏对1~28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核黄素缺乏对1~28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组织核黄素含量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360只1日龄健康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3个组,即核黄素缺乏组、采食配对组(人为控制该组采食量与核黄素缺乏组一致)和自由采食对照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核黄素缺乏组试验鸭饲喂核黄素缺乏饲粮(实测核黄素含量为1.38 mg/kg),采食配对组和自由采食对照组饲喂核黄素充足饲粮(在核黄素缺乏饲粮基础上添加10 mg/kg核黄素)。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采食配对组和自由采食对照组相比,核黄素缺乏组试验鸭的平均日增重、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和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肝脏指数、心脏指数和胰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血浆核黄素、肝脏核黄素和黄素单核苷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谷草转氨酶活性及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得出,核黄素是北京鸭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饲粮中缺乏核黄素可降低生长前期(1~28日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和组织中核黄素含量,可提高肝脏指数并导致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

  • 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对蛋鸡生产性能、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对蛋鸡生产性能、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选用27周龄健康的海兰褐壳蛋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1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2~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5、1.0×106、1.0×107和1.0×108 CFU/g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试验期24周。结果表明:各组产蛋率、采食量、蛋重、只产蛋量及死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2、4、5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显著升高了血清葡萄糖含量(第2、3、12、16、20周)(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含量(第2、3、8、12周)(P<0.05);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显著提高了血液白细胞(第1、3、4、8、12、16、20、24周)和淋巴细胞数目(第2、3、4、8、12、16、20、24周)(P<0.05),显著升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第1、4周)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第2、4、8、16周)(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降低了料蛋比,对血清葡萄糖、尿素含量和血常规指标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蛋鸡免疫力的提升。

  • 高温环境对家禽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高温环境是影响家禽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温环境下家禽采食量降低,肉鸡生长速度减慢,蛋鸡产蛋率、蛋重及体重下降。高温环境影响家禽生产性能并非全部由于采食量下降引起的,即使在相同采食量的条件下,高温环境仍显著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本文针对高温环境对家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以及消化酶活性、肠道结构、饲粮排空速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了解高温环境对家禽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及其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